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仿生设计原理在景观中的应用”交流培训会顺利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响应集团工作部署,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实战化大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扎实锤炼过硬本领,公司1118日下午,特邀海南大学林学院副院长许先升教授,在公司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仿生设计原理在景观中的应用”交流培训会。


图片

      许教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仿生设计的背景及概念。如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新建筑水立方、鸟巢,以及海口新地标“云洞图书等,它们几乎同时都采用了仿生设计的设计手法和新思维。仿生设计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的功能、结构和形象的研究与运用,不仅有助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等某些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协调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同中国古代“师法自然”的古典园林创作思维方式不谋而合,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自然之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
       大自然给了我们众多的启示,如生物形态,自然的物种间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达方式,最显著的是表皮图案与颜色的区分,这种自然进化的色彩和图案呈现出优美和谐的视觉效果,也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灵感来源。又如自然序列,就像是上帝为人类社会幸福安排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既支配自然界,又支配人类社会。普罗维登斯市地平线花园中心广场、芝加哥儿童医院皇冠天空花园、波士顿的莱文森广场均参考了自然界中的分形几何原理;苹果、丰田等标志的设计均是黄金分割线的原理;济宁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场地的动线和空间都依托斐波那契数列导出的螺旋线……诸如此类的设计不胜枚举,向我们展示了仿生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的巨大启示作用。园林建筑与小品的仿生设计可以从外形上对生物形体进行模拟、在力学结构上对自然进行借鉴,同时满足一定的传统意义的功能需要,与环境协调的仿生设计作品常常显现出其他艺术形态所无法代替的环境效果。
许教授认为,景观是一个从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每日每时都在吐故纳新、进行生命活动的活体。景观空间的布局是根据基地环境的性质确定景观各种构成要素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的设计活动,空间的仿生形态设计常常与设计概念相联系,取象于某种生物的形象与灵气,与基址的地形相结合,形成这一空间的独特个性,并赋予一定的生态意义。许教授表示,希望自己在仿生设计上的理解,能够引起更多园林设计师的共鸣,为其提供更广阔的的设计思路,抛砖引玉,披沙简金,使设计师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图片

图片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参会设计人员积极发言提问,热烈讨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众多设计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视角新颖、观点独特,让自己眼前一亮,打开了新的设计思路,培训效果显著。